2025年5月13和15日,环境设计系在西七楼206会议室分别进行了教师研讨会和师生座谈会。设计学院院长助理白舸,系支部书记尚磊,系主任王祖君,副主任李敏、甘伟及骨干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围绕“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激发教育创新”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回应学科变革需求,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新模式。

一、教师研讨会:讨论改革方向
教师研讨会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成果转化及实验室建设,重点探讨了学科交叉融合与AI技术深度应用路径。与会教师提出构建"AI+设计"课程矩阵,会议达成在突出历史文化审美的传统专业素养的同时,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教学、以学科交叉重塑设计教育的共识,为制定新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以期推动环境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学生建言:从课程优化到未来视野
王祖君主任在开场发言中指出,当前设计学科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国外知名高校加速布局设计领域,国内高校专业调整频繁,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新学院的成立不仅是整合资源的契机,更是推动课程体系重构、强化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强调本次座谈会需聚焦“专业认知—课程优化—发展建议”三大维度,倾听学生声音,为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一)课程提质减负,强化实践衔接
环艺2401班、2304班学生反映课程密度高、理论实践脱节,部分学生因软件技能不足影响设计表达。对此,王祖君回应称,学院计划将课程总量缩减10%,为学生留足自主探索时间,并同步加强竞赛指导与软件技能培训。艺设硕2404班建议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压缩理论课时,增设前沿专题课程。
(二)技术赋能设计,拓展学科边界
环艺2101班呼吁加强AI、数字化技术应用教学,推动与游戏建筑、元宇宙等领域的跨界合作;2402班建议增设编程类课程及交叉学科内容,提升技术适配能力。艺设硕2304班提出应关注AI工具快速迭代趋势,在课程中融入最新技术动态。
(三)深化产教融合,打通职业通道
多班级代表建议延长实习周期、增加校企合作项目(如工作坊、实战课题),并邀请企业导师开设讲座或学分课程。学生普遍希望学院搭建跨专业协作平台,通过联合竞赛、作品共创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教师回应:以行动落实改革承诺
王祖君主任总结时表示,学生的建议为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课程体系迭代:精简冗余课程,增设技术应用与前沿领域模块,构建“理论—工具—实践”螺旋式教学链。
(二)资源平台建设:联合企业开发实战项目库,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强化实验室与工作室硬件支持。
(三)培养方案优化:针对本硕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如专硕侧重项目实践,学硕深化研究能力。
四、展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此次大讨论标志着环境设计系教学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将汇总师生意见形成改革方案,并计划于2025年秋季学期启动首批试点课程。后续将依托例会制、线上线下问卷构建常态化教学研讨。教育创新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引领。我们要培养的,是既能扎根专业内核、又能拥抱技术变革的未来设计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