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学校关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精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响应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以“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激发教育创新”为主题的教学大讨论专项工作,数字媒体艺术系于5月10日下午,在西七楼401会议室召开师生座谈交流会。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系主任张健、副系主任侯云鹏、肖然及系骨干教师,与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代表深入交流,围绕学科发展方向、课程体系改革、学习环境优化、职业前景规划等议题共话未来。

座谈会伊始,蔡新元院长回顾了设计学院成立的背景与使命。他表示,作为独立运行的新学院,设计学院将立足“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目标,以交叉学科为特色,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全面革新。学院已启动“超千万级实验室建设计划”,并将在教学空间、硬件设施、国际交流等方面持续投入,为学生打造开放创新的学习环境。


随后,张健点明了本次会议的主旨与核心目标。其指出,设计学院全新启航,此次座谈旨在最大公约数化各方期望基础上构建本专业远期发展框架。通过生师自由发言、现场问卷调查及后续在线调查等方式,了解同学们对学院建设、专业学习、大学生活体验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期望,师生协力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蓬勃发展。
交流环节中,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积极提出建议。针对“学科交叉”实践中的困境,多名同学指出,跨学院合作常面临角色定位模糊、资源对接不畅等问题,希望学院搭建平等协作的平台,强化项目引导与团队支持。此外,课程安排、作业量、专业教室硬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引发共鸣。同学们呼吁优化课程时间分配,增设专业选修课,并改善教室插座配置、延长公共空间开放时间,以适配数媒专业高强度的数字化学习需求。
交流环节中,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积极提出建议。针对“学科交叉”实践中的困境,多名同学指出,跨学院合作常面临角色定位模糊、资源对接不畅等问题,希望学院搭建平等协作的平台,强化项目引导与团队支持。此外,课程安排、作业量、专业教室硬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引发共鸣。同学们呼吁优化课程时间分配,增设专业选修课,并改善教室插座配置、延长公共空间开放时间,以适配数媒专业高强度的数字化学习需求。


在视野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生们建议引入更多国际前沿讲座、工作坊及校企合作项目,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有同学提到:“理想的数媒学院应跳出传统理工科框架,成为自由创意的孵化器。”
职业规划成为座谈会的另一焦点。部分学生坦言对深造、就业方向存在迷茫,期望学院加强职业指导,邀请校友及行业专家分享经验。研究生代表则关注学科科研与博士培养体系的完善,建议强化产学研联动,提升设计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同学们提出的典型问题得到了及时反馈。同时在座教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张健表示将建立实时反馈机制解决学生问题,并加强校企对接,推进就业信息精准推送;侯云鹏确认学院将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张露强调重构课程突出“服务设计”思维,以市场验证驱动创新,打破“美工式”培养定式;陈熹提到了专业教室改造与升级问题,未来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空间;王朝霞重点回应了加强师生交流,双方主动互动问题;肖然表示,此次座谈会是师生双向沟通的重要起点,数媒系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持续吸纳学生建议。


交流会最后,数字媒体艺术系发放了调查问卷,以便全系范围内更全面、细致地收集学生愿景,为后续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系主任张健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此次座谈会既是问题的“输出窗口”,更是凝聚共识的“行动宣言”。系里将认真对待每一条建议,尽快落实相关改进措施,确保数字媒体艺术系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她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密切沟通,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师生共同推动设计学院迈向新的发展。